查看原文
其他

【随想】翻开日本历史,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启示?

疯控叔 大风控 2023-02-24

前段时间,看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赴日访问后写的一篇《日本还值得我们学习吗?》的文章,文中谈及日本企业在某些领域种种令其吃惊的发展情形,颇有感触。趁着春节假期,来到了日本的几个城市走走转转,边走,边看,边思考,点滴拾遗,汇成一篇随想,与各位分享!


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一提到日本这个字眼仍然不能释怀,因为它曾带给中国大地太多的痛苦记忆,以至于我们还不能从心底将它曾经犯过的错彻底抹去。


今天我们不翻这些旧账,以现在的视角看,一个国土面积不及中国1/25,人口不及中国1/10的国家,为什么当时敢进犯中国。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一片战争废墟上为何能在此后二十年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逻辑?我们能从中学到点什么?我们先从历史说起。


一、窥觑华夏之心自古有之


由于日本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很少,耕地十分有限。自然环境也颇为恶劣,地震和火山、台风活动频发,岛内各种资源极度贫乏,所以日本人自古以来的危机意识非常强,这也是日本一直谋求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原因。我们只记得19世纪末的甲午海战和20世纪初的侵华战争。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再往前追溯到16世纪末的明代晚期,日本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就几次发动朝鲜战争意欲作为跳板入侵中国,被明朝派军援助朝鲜大败后,丰臣秀吉在路途中去世。日本大阪的天守阁代表着丰臣秀吉的辉煌时代!


但这几场战争也大大的消耗了明朝晚期的国力,伤了元气的明朝不到二十年后被统一女贞族后趁势崛起的努尔哈赤打败,建立了大清朝。从这个角度上讲,丰臣秀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日本大阪的天守阁(国产手机摄)


二、德川家康幕府时代


丰臣秀吉去世后,幼子丰臣秀赖继位,作为丰臣秀吉的妹夫、五位托孤人之一的德川家康迅速夺取了政权,成为当时的最高实际统治者,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开启了日本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路。坐落在仿照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缩小版样式建设的日本旧古都京都的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幕府的兴衰。


日本京都的二条城(同上)


直到1853年发生的“黑船事件”,美国四艘装载63门大炮的军舰在佩里的带领下强行登陆日本,才打开了日本长期封闭的海岸线。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德川家康充分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在面对根本不属于同一级别的军事实力面前,幕府和平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开放了口岸通商,不久,英、俄、荷等国也纷沓而至,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日本被迫彻底开放。


所以,日本的这次“鸦片战争”,在没有任何牺牲和流血的情况下就这么静悄悄的发生了。


1853年的黑船事件


在外来冲击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爆发下,德川幕府于“黑船事件”14年后的1867年将“大政奉还”给了当时只具象征意义的明治天皇。


三、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


刚刚接过真正执政权的明治天皇迅速建立了新政府,从京都迁都至东京,开启了明治维新时期的“三板斧”改革时代:


第一板斧:富国强兵


废除原先的武士阶级特权,特别是从平民中征兵,建立了新式常备军。战争期间,日本更是全民皆兵。

第二板斧:文明开化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套教育体系、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改变过去崇信佛教的传统,过去日本人很少吃肉, 但维新时期甚至出现了明治天皇带头吃牛肉的现象。

第三板斧:殖产兴业


当时日本并没有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所以政府首先成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培育了十年后,在1880年左右低价将这些国有企业卖给民营资本发展,快速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基础条件(这个做法很猛很大胆,当然当时也招致了很多非议)。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明治维新是日本向西方靠拢,脱亚入欧的西化过程,也是搭上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快车飞速发展的阶段。相比较而言,明治维新比晚清时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更为彻底。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1894年,明治天皇就再拾丰臣秀吉之遗愿,进犯晚清时期满目疮痍的中国,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日甲午海战,但这次,他们赢了。也在那一年,美国GDP首次登上了世界第一。再后来的十年后,日俄发动战争,日本也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通过对德国宣战的方式狡猾的占领了德国的租借地—中国青岛,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日本则成为了战胜国之一。利用战争期间,日本成功调整了其经济结构,大幅削减了国家债务,大量的军事工业订单刺激了国内的经济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大赢家之一。


被几次大战的胜利冲昏头脑的日本,终于在极端分子的疯狂冒险下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发动了侵华战争,在中国长期的顽强抵抗下,由于二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向日本宣战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二战战败后的日本


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全方位学习其它国家的历史,一次是在中国的唐代,日本多次派出使团全盘向唐代学习,对日本发展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这些痕迹还很明显。第二次是二战被美国打败后,完全照搬了美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体制。所以有人说日本有种向胜者学习的文化,也是有一些道理。


根据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中记载,美国打败日本后曾专门研究如何对待战后的日本,因为日本和德国不一样,日本是耻感文化,德国是罪感文化。如果日本人因为犯罪感觉受到了侮辱,那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动不动就要剖腹。所以这样的文化也导致了至今日本对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不敢正面承认,其实大多数日本人心里都清楚,但一旦承认,这样的耻感文化会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所以就干脆集体否认。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在美国的连帮带拉的支持下,修宪分权、教育、科技发展很快,加上压缩军费,适逢美苏军备竞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日本成了名副其实最大的赢家。一个国土面积如此小的国家20年间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出现了一大批非常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五、近日之日本


经历了战后的经济辉煌发展的阶段,以及在诸多领域日本企业的领先优势,战后日本的经济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当时日本是外向型经济结构,与美国存在高额的“贸易顺差”,日本精英分子认为这是日本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日本已经具备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依赖于任何国家,这种呼声以三本书的出版达到了顶峰,《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要说“不”》、《日本坚决说“不”》。


但贸易的摩擦最终导致了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和随后日元的升值,还是以制造业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开始不适用新的发展趋势,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开始了长期的艰难转型。


尽管经历了90年代的经济危机并导致了“失去的十年”,但我们需要清楚一点的是日本一直属于发达国家阵营,是滞而未衰。我们从宋志平先生的文章中也能够看到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日本的企业还是一直在进行持续的投入和创新,而且成果显著,社会高度成熟。


我分享几个在行程中的细节体会:


1、停站按钮


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前排或上部都安装了一个下车提示按钮,如果有下站下车的按一下按钮,司机就知道下站有人下车,没有人按可能不停车。我心想,如果中国的公交车上也有这么个按钮,是不是就能避免很多口水仗,甚至像重庆公交车坠江的事件也有可能不发生。


公共交通上的“按钮”


2、垃圾分类


到过日本的人都觉得日本的街上是很干净的,日本用了40年时间教育国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每个地方的政府都会向当地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操作手册,规定十分详细。


巨细的垃圾分类


3、高度职业化


在商场的电梯中,电梯里身着制服的服务生每次开门,无论有没有人,都非常标准的左手一边从下向上扬起同时双脚迈出站立,右手按住开门按钮,护送出去的人和迎接进入的人,嘴里说着一样的感谢的话。没有人的时候她也是一样的姿势和标准,没有一丝怠慢。


电梯服务生


这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的劳动观:“一心一意的投身于自己的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过程,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所以,这种敬业的精神是诉诸于内的,它的持久性更高、受外力影响更小。


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一、落后就要挨打


如果只站在道德的高处抱怨和谴责,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更普适一些。至于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强大时不殖民、不扩张和痛打落后狗,一方面是因为从中国的文化上来看认为那样做不合天道;另外,就是封闭地理条件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滋生的强大自信和自满缺失了危机意识。


所以,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懈怠,只有强大了,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从日本发展的过程来看,能清晰的看出物质极大丰富和文明逐渐显现的痕迹,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盲目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因为发展阶段不同。我们起步晚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到差距但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很重要。


二、一定要开放


从明朝的海禁到德川幕府的锁国,都带来了非常沉重的代价,以为这样可以将自己孤立起来不参与世界纷争,其实是掩耳盗铃、保守抗拒之举。闭关锁国最大的影响还不是与世界贸易的关闭,而是信息的封闭,导致思维进化的止步不前。


1793年乾隆晚期接见英国使团,马戈尔尼率团前来带来了工业革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被乾隆认为这些都是“奇巧淫技”,还停留在“天朝抚有四海,无奇不有”的自我认知层面,让我们丧失了绝佳的一次拥抱世界的机会。所以,开放是必须的,开放是保持活力、及时应变的基础条件。


这样的观点在物理学被表达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原理:


  • 在封闭状态下,系统的最终状态是平衡态,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停滞不前的无序结构状态;


  • 开放系统下,在非均衡状态才能实现从无序走向更高的有序结构。


三、路子走对了会很快


我们看到日本的发展历史,其实从明治维新的“三板斧”到二战后的经济繁荣,每个阶段就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也是一样,从建国到世界第一只用了120年。


再看我们自己的例子,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是一样,40年的时间我们就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只要路子对了,激活了积极性,生产力释放出来,发展速度会非常快!


四、主要是思维意识差异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二战战败后可以迅速崛起?因为曾经的物质文明达到过一个高度后,思维的配套区域被点亮,再次恢复要容易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条强调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有些思维和文明的产生是首先要有物质作为基础的。


我曾经在给企业讲中兴事件的案例时,解释过一个现象,中兴事件时候网上总结了一份核心技术缺失名单,比如一些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为什么有差距,体现在实物上的细微差距其实是思维的颗粒细度还没有达到。


五、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我们把日本视为我们民族历史上的敌人,为什么?因为甲午战争让清政府代表的中国蒙羞,因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从心底讲,我们憎恨的是这种不义的战争以及对数万万无辜死于非命的同胞,要知道清朝的皇帝们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我们说人的境遇不过是自我的外部体现,国家也是一样,清政府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清朝末期自身面临的严重的不可调节的社会矛盾直接相关,一系列外部事件只是加速了它的毁灭进程。


思考了很久,却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解释历史和当前的很多问题?


在奈良的一个餐馆午餐时,我忽然觉得找到了答案,对于起步较晚的我们,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如果没有把精力放在价值创造或价值创造的慢了,就是在慢慢蚕食竞争力。也许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境遇不尽善尽美,但在时间面前,应该先放下其他的包袱,瞄准时间,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


对于个人来讲,不等、不靠、不嫉妒、不观望、不猜疑,低头做精做强自己职责分内的事情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记起了陈百强的《疾风》歌词:风不理起始终,它只知发力去冲,从未多过问亦从没关心,路长和浪涛汹涌!


——


虽然上面谈了很多日本的历史,但其实和中国历史比起来,日本的历史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日本从地理上来讲没有条件发展自己的根基,连文字也都是借来的,正如明治时期日本著名思想家中江兆民所言:自古以来,日本从未建立任何哲学体系!


反观中国,底蕴深厚,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未间断,这片肥沃的土壤将如何承载华夏民族迎接千年变局下的新使命,好像没有任何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老祖宗留下的辉煌历史只留给了我们金子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一切都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探索!


1919年,时值中国乱世,赴日求学救国的周恩来先生来到京都岚山,写下《雨中岚山》一词,正好100年过去了,让我们重温下总理当时的心境!


2019年2月雨中摄于岚山


《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